(7月20日,“槐荫区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和“槐荫区医养结合教育培训基地”在槐荫医院正式成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养老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今年2月,山东省召开“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启动会议”,槐荫区被定为70个省级示范先行区(县)之一。槐荫区委、区政府根据省、市医养结合工作文件精神,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群众获得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
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医养结合稳步向前
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稳步向前,6月8日,槐荫区组织召开了“全区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启动会议”,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副区长为副组长,区直部门、区医院、各街道办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槐荫区建设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工作方案》。
截至目前,槐荫区医养结合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稳步向前。
区卫计局为辖区内养老机构批准设置医务室,设置了预防保健科、内科和中医科;养老机构的医务室与辖区内二级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实现双向转诊,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使老年人小病不用出门,大病有对口医院,就医有绿色通道,康复有团队指导,真正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有机结合。
槐荫区推行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签约合作,推动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构建医养结合合作模式。截至目前,共有14家养老中心与对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协议,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小型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积极申报特色项目 突出打造亮点工程
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方案,区卫计局深入各办事处、各养老机构、各医疗机构进行调研,经过综合评估筛选后,确定1个街道办事处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街道,另有5个街道办事处创建为区级医养结合示范街道的工作目标。该区确定创建特色项目6个:智慧健康示范社区、规范化医养结合示范街道、规范化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安宁疗护机构、老年护理培训基地。
围绕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街道项目,要求各街道办事处根据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建立健康档案。以社区日间照料为依托,充实老年人日常休闲生活,丰富晚年娱乐活动。发挥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特色优势,与康乐老年公寓合作,提供适宜养生保健产品和服务,普及中医药健康养生智慧、健康理念和知识,培养老年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为掌握老年人健康状况,槐荫区利用现有的医疗、养老服务资源,在槐荫医院成立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评估中心,开展老年人健康基线调查,摸清辖区内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疾病谱及健康危险因素水平。评估体系建立完善后,用所收集的居民健康档案,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查体和评估,分层次按照需求筛选对接养老项目。
槐荫医院联合山东省老年产业协会建立老年护理培训基地,6月15日正式挂牌。槐荫区提出,将把老年护理培训基地打造为全区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基地,推动医养结合工作人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养老护理的专业水平。培训基地还将对养老机构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打造“爱心养老医联体”。槐荫医院在积极建设安宁疗护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帮助。
加大财政投入 助推家庭医生签约
家庭医生是以人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区,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方向,为群众提供长期签约式服务,有利于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让群众拥有健康守门人,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为推动医养结合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和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槐荫区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列入区民生、民心重点工程,在全区组建了104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预算投入资金861.62万元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其中548.4万元用于实现2.0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初级包),313.22万元用于实现特殊服务人群服务包。槐荫区还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将家庭医生服务包分为基础包、初级包、特殊人群包、中级包、高级包等类型,确保各类人群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实现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