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养结合”在山东的热度猛增。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科名誉主任孙伟一直关心医养结合发展,连续多年提出建议。3月3日,孙伟接受济南报业集团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组采访时说,医养结合涉及每一个家庭,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既是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新旧动能转换可以依靠的新兴产业。
百姓需求 为一家老小解困
根据公开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山东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了1400万,占总人口数13.99%,数量和比例上同比分别增加了89万人和0.81个百分点。老龄化加速到来的同时,失能和半失能人口增加也很快,养老、护理、医疗需求叠加在一起。
我国老年人在60岁以后的生活中,60%-80%的时间是带病生存。“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治疗又增加负担。孙伟说,医养结合,发力精准,真正为一家老小解困。
统计显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倍,老年人消耗的医疗费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慢性病以医院治疗为主,导致费用支出高、医疗保险资金压力大。
医养结合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需要护理的失能老人或半失能老人,而是全体老年人。尤其是对慢性病的预防、治疗,意义重大。
“医”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疾病诊治和护理、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养”则主要指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活照护服务、心理服务、文化服务等。可以说,医养结合是破解养老难、看病难的有效路径,真正事关每一个家庭。
政策力推 5年内医养产业繁荣发展
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会议提出,“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等五个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2月2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作方案要求,到2018年年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度,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患病老年人得到有效治疗。 到2020年年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
到2022年年底,服务模式智慧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形成,老年人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全面覆盖,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全面推广,智慧医养、智能照护服务全面普及,医养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届时,在医养结合的带动下,医养健康将成为万亿级的支柱产业。
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济宁、威海等6个市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济南市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县、商河县等80个县(市、区)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
跨界整合 医养+潜力无限
近来公布的数据显示,山东省正在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有2031家,其中内设医院的200家,内设诊所、卫生室的1000家,纳入医保定点110家。2017年初《济南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公布数据,全市养老机构有167家(其中敬老院78家,老年公寓89家),社会养老床位数3.63万余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30.25张。
“目前现代化的养老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当然,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潜力。医养结合的山东方案非常好。”孙伟说,这个盘子有多大?想想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增加速度就能知道。
医养结合,对于需要中长期治疗的老年人来说,更多地意味着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的结合,偏重于“医”。对于生活能够自理、治疗要求并不紧迫的老年人来说,医养结合则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质量,偏重于“养”和“防”。医养结合的跨界整合需求和能力十分强大,“老年人+”大有可为。
根据山东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的方案,医养结合将以跨界融合为纽带,实现相关产业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部分包括旅游、体育、食品、企业等。其中,要建设一批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医疗服务条件良好的“医养结合村”。鼓励研发老年体育运动用品、运动健康监测产品、运动损伤治疗产品和智能健身器材,提高老年人运动健身的科学性。开发一批面点、饮料、配餐等适老性食品。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省医疗器械高技术产业基地、济南药谷产业园、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潍坊生物医药研发孵化产业区等基地和园区发展。医养结合,还要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实现智慧化医养结合。
新旧动能转换,是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法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刻革命性变革。孙伟说,目前医养结合正在驶向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打破制约瓶颈,医养结合的美好蓝图一定能够实现,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实施。(来源:济南报业全国两会全媒体报道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