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在庞大的老龄人口基础上,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幸福养老的实现。“老有所养”的实现,将打通健康中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十三五”期间,中国将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专家认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应“立足社区、服务居家”,发挥社区连接居家老年人和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政府应积极制定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经济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减少老年人独居现象。
此外,政府和社会也应重视家庭照料者(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指导,促进有老年人的家庭健康和谐发展。
专家表示,政府应对养老服务业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家庭对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照料与精神陪伴、市场主体和以养老服务机构为代表的非营利性组织应主动嵌入社区。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它们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翟振武建议,应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把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高效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两方面资源。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个人从年轻阶段就开始为应对老年护理风险进行资金储备,有利于切实保障失能人员特别是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
此外,随着未来老年人口教育水平的提升,养老方式与养老渠道的创新也应提上日程。如发展智慧养老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建立老年居家紧急呼救系统,在小区服务中增加老年紧急呼救响应服务,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