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8月9日下午,在2017博鳌房地产论坛中,北京大学国家治理与老龄产业政策研究课题组执行主任、中原集团首席咨询顾问张坤昱女士在针对我国当前养老产业发展现状时提出:现阶段我国养老机构主要以医养功能为主,护理跟健康供应相对较少,医、康、养、护深度融合尚未形成,未来5-8年内,中国养老产业的第一个风口期或将出现。
(一)人类简史所说,人类社会经历四次认知升级,已进入信息时代
张坤昱主任在《市场那么大你饮哪一瓢》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她认同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人类简史》一书中提及的人类社会演化进程理论,即人类社会在在经历过认知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三个阶段以后,人类当前已全面进入了信息化社会阶段。在本阶段,去中心化、重构组合,链接、共享已形成了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
(二)不可逆的老龄化是否是房地产行业S型曲线的新管道
2.1 从美国和日本的商用物业投资属性看,养老类物业具备较强的投资稳定性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当前正处于深度转型升级阶段,与日益壮大的老龄产业形成了非连续性增长态势,这些发展变化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张坤昱主任以美国、日本为例,根据美国各类物业(公寓、酒店、工业地产、办公楼、商业地产、养老地产)投资回报表现,认为老人的需求属于刚性,与其他领域所受到的经济周期影响相比,养老产业市场受经济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回报相对稳健,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未来,在成熟的市场化体系下,养老服务的利润率相对高于其他社会投资平均利润。
2.2 从中国的人口发展趋势看,未来5-8年或将迎来第一波老龄化风口期,即50后时代
老人是新的人口红利,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风口将会在5-8年内出现,2025-2030年将会是养老产业关键节点。根据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判断得出,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第一个风口将会在五到八年内出现,以为1949至上世纪70年代是我国在经过长期战乱后人口出生率相对比较高峰的时时期,这个时期出生的人口即将老去,将直接推动我国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
美国和日本,分别在1941年和上世纪70年代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美国在1965年正式《老年福利法》,日本则是在1997年成立了介护保险,对于两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由此张坤昱主任判断,2025-2030年期间将会是我国养老政策的重要节点。
3.1 目前1亿老人患有慢病,并且存在持续慢病照护需求
张坤昱主任指出,现阶段将近1亿老年人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1/3因慢病导致明显的躯体功能减退。康护功能将会成为未来医养融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老年人的身心需求是持续变化的过程,需要建立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医康养护融合照护体系;
随着老年人身体的持续衰老,在贯穿50-85+的老年生命周期中,对医康养护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将会是医康养护的深度融合。
3.3医养结合,实际上是医康养护四方面的融合,且康护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
而现阶段对于老年人康护功能的服务,仍然属于服务短板,未来在医养融合过程中,康护功能的比重日益提升。
张坤昱主任通过深入分析美国太阳城、日本木下集团及国内的乐成集团房地产成功转型案例,并结合昱言工作室对国内标杆企业研究指出:现阶段国内房地产向养老转型过程中,主要以医养功能为主,护理跟健康供应相对较少,医、康、养、护深度融合尚未形成。
(五)中国式医养的市场机会,在医、在养,更在康和护。
现阶段各大资产方、资本方转型或进行养老业务延伸的企业,以发展医养功能为主,护理跟健康供应相对较少,中国式医养的市场机会,在医、在养,更在康和护。(来源:昱言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