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家由某国有企业与某外国养老机构在某市中心城区合作开设的高端养老机构正式开业。据悉,入住该养老机构先要缴纳百万元购买入住权,入住后再按每月近两万元的收费标准交纳使用费。据悉,该养老机构按五星级标准建设,通过绿色通道直通三级医院就医,另采用云端健康监控等技术,内有国家资质护理人员24小时陪护等,这些软硬件条件会令不少人心动,但细看相关介绍后,不禁令人心生如下疑问p。
首先,国资、国有企业该不该参与开办盈利性质养老机构?如果是民间资本、民营企业与国外合作开办这样一家养老机构,不仅不是有失妥当,而且是应予以积极鼓励的。然而,该集团属于国有企业,主要经营商业地产、金融等业务。姑且不论其主营业务为何,也不论该高端养老机构的实际出资人和权属性质,甚至即使该养老机构属于外商独资,只要该集团在资金、场地、冠名等层面参与了这一盈利性质养老机构的开办,就已属不当了。国有企业因其公办(一般也是公营)的性质,因其往往具有行政级别,因其领导干部大都参考公务员管理方式管理,其往往具有更高的服务社会的公益性职责,而这里的服务对象,理应指代表社会大众的群体。相较于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或民办养老机构,国有企业往往在资金、场地及其他方面具有不可比拟优势。因此,对于民资、民企而言,上述养老机构能实现所谓的“高端的软硬件设施”和“环内首家”等并不令人称奇,毕竟这些条件的达成是基于“不平等”前提的。而“通过绿色通道直通三级医院”的背后显然至少已侵害到了广大没有入住该养老机构的市民的平等就医的权利。
令人遗憾的是,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支撑的民办养老机构,近几年在政府不断释放利好的背景下,其数量不仅没有快速增加,反而大幅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民政部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2—2015年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分别为4.43万个(公办1.1万个,民办3.33万个,床位396.7万张)、4.25万个(公办1.3万个,民办2.95万个,床位429.6万张)、3.3万个(公办1.6万个,民办1.7万个,床位390.3万张)、2.8万个(公办1.8万个,民办1万个,床位374.6万张)。可见,近几年来我国民办养老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床位,都在大幅减少。这一现象与部分国有企业“任性地”投入巨资和黄金地段,大搞高端养老的行为形成强烈对比。之所以近年来不少民办养老机构步履维艰,甚至无以为继,为数不少的占据多方面垄断资源优势的国有企业的“乱入”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标准该不该高端、豪华?从该养老机构已有的宣传资料p来看,其内部设施十分豪华,据称是按照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建设的。笔者完全相信,对于健康老人而言,这家养老机构的入住体验一定是很不错的。当然,按上述收费标准粗略计算,一位退休老人,假设退休后的余生只有短暂的25年时间,即使数十年间的收费标准始终恒定,至其过世,至少也需要花费700万元左右的巨资,比照月均不到四千元的上海市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平均水平,在不出卖自有住房、动用全部积蓄或依靠子女资助的情况下,绝大部分老人是很难承受这一收费标准的。以笔者近二十年对养老行业的观察、研究来看,这样的(非养老专业)硬件设施即便是在养老事业发达国家也堪称一流。然而我们知道,养老首先是事业,而不是产业,它的公益属性应优先于盈利属性,不能以如何牟利作为投资养老行业的唯一或者最重要的目的,一心只想着盈利的投资者是不可能办好养老机构的。今天,社会上刮起了一股不正之风,就是凡事讲究贵族化、高端化,追求奢华体验,这种炒作背后实际上掩盖了部分投资人以开办养老机构为名,行售卖商业地产之实,希望在短期内获取暴利的目的。当商业地产市场进入增长放缓、销售趋冷的阶段后,一旦商业地产销售与养老机构开办相互结合,这种纯粹牟利、急功近利的心态就找到了“如愿以偿”的平台。养老事业与酒店业虽然同属服务行业,但两者性质很不一样,酒店服务纯属商业、盈利性质,而养老服务须以大多数老年人的福祉为宗旨,即使是民办机构的养老服务也因恪守这一底线,而遑论公办养老机构了。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形态也决定了不宜过度宣扬、炒作、提供旨在仅仅服务于富裕阶层的产品、服务。
再次,除上述质疑之外,笔者也已多次撰文指出,近年来部分养老机构宣传的所谓云端监控、数据实时跟踪等技术手段、设施中有不少早已在国内外养老机构中普及,并非属于创新;而更有部分国家的养老业界认为,即便是为了及时掌握入住老人的健康信息及实时位置,在老人身上安装检测、监测、监控电极或终端等各类设备的做法仍然构成了对老人隐私权等人格权的侵害。此外,能够轻松使用养老机构中设置的跑步机、泳池等以往只有健身俱乐部、酒店或会所才会设置的健身娱乐设备的老人完全可以去这些地方享受或者直接去感受美好的大自然,至少没有为此花费高昂费用长期住在里面的十分的必要,而一旦进入到重度肢体、智力功能障碍阶段或各类不治之症终末期的老人又基本丧失了使用这些设施的能力。再者,只为少数富裕老人服务的养老机构的过多开办,占用了本可以为广大一般老人乃至市民利益服务的宝贵的土地等资源,也明显有悖于我们国家鼓励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宗旨。养老事业领先国家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养老机构、一项好的养老服务首先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医疗、医疗护理、非医疗护理、康复、心理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最好由具有高度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及道德操守的人员来完成,而不是任由华而不实的人形机器人或者冰冷的全自动器械来承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整体而言开办这样的养老机构得不偿失,但上述养老机构着重宣传机构内工作人员高度职业化、专业化这点是值得首肯的。
我们国家的养老事业要获得大的发展,应该切实把握住三个原则:开办目的公益化、服务对象平民化、照料方式人本化。对此,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和公办养老机构有必要在确保“不论国办民办、无分公有私有”,尽可能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在开办理念、服务对象、照料方式上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当然,考虑到教材教具、师资力量、培训场地等因素,比起直接开办养老机构,推动养老人才的培训、培养更能体现出国资、国企的自身及社会属性,也更能发挥其相对优势。(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