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信息化、标准化试点单位
全国“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
全国模范养老机构
湖北省一级福利院
武汉市示范养老机构
......
哪家福利院这么牛?
没错,就是在全国叫响“江汉模式”的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
“标准化、信息化名列全国养老机构先进之茅。”
“先进之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还是“先进之茅”!!!
谁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
答:原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主任、
现中国社会与福利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冯晓丽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的信息化、标准化
是怎样做的?究竟有多牛?
一、构建信息化管理云平台,实现智慧养老优质与便捷
老人足不出户网上点餐
“依托信息化管理云平台,福利院里的老人足不出户在网上就能点餐。”江汉区社会福利院书记熊承刚介绍说,老人们对着平板电脑当天点明天的饭菜,点好后系统后台进行记录,福利院食堂按照记录处理老人的订单,第二天会有专人将头天点的餐送到老人手上。
入住手续网上轻松办理
登录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网站后,记者通过首页点击“咨询预定”菜单栏下的“在线预定”功能,填写了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老人姓名、老人服务类别、房型需求、入住时间等基本信息后,便在网上成功办理了基本的入住手续,全程办理不到1分钟。
此外,老人们还可以享受网上签订入院合同协议、缴纳各项费用等信息化管理带来的诸多便捷服务。
二、打造“医养结合”升级版,北京专家远程会诊福利院老人
“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工作试点,可以说是‘医养结合’的升级版。”江汉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周春芳认为,通过此项试点养老机构也实现了“点餐看病”。
线上我们通过与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合作建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让福利院里的老人与全国如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疗专家进行远程会诊。”熊承刚书记说,远程会诊为老人和亲属减少了来回奔波的痛苦,节省了就医成本,得到了老人们极大地欢迎与认可。同时,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还通过网上医疗、护理等知识培训、讲座,开展远程医疗教育。
线下,他们通过与全国及省市区对口的医疗机构,建立无障碍绿色通道,进行远程医疗服务,还借助价格杠杆机制来限制患病老人的无限制消费。
据了解,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至今,武汉市3家试点单位总共参加远程教学79次,远程会诊23例。其中,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参加远程教学38次,向武汉红十字会医院申请远程会诊13例,参加远程疑难病例讨论3次,此外,与空军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开展三方疑难病例联合会诊3次。
熊承刚书记介绍说,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在两年多的试点时间里,在远程医疗方面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做法与经验,下一步将在市区发改委、民政局、卫计委、物价局等部门验证的基础上,使总结探索出的试点政策得以固化,争取明年通过国家的验收,进而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进行推广。
通过整合养老行业国家和企业标准,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经过两年时间,由熊承刚书记、周春芳院长牵头编写出了100多万字的《养老机构标准化管理手册》,使得养老机构有了可借鉴的养老服务标准。同时,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还与武汉市标准化院、民政部福利中心紧密合作,正在制定申报养老机构生活照料规范的国家行业标准。
在此基础上,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目前正在和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SSIDC北京思德库养老信息研究院合作,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研发标准化管理的升级版——养老机构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这一平台,使养老日常服务工作数据化、常态化、制度化,为开展智慧养老服务提供标准支撑。
民政部有关领导调研时,认为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标准明细已上升至制度化高度,形成了独有的体系和范本。基于在标准化建设中探索出的突出成果,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的标准化经验被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因在服务质量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的突出成绩,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参加了此次全国范围内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检查规范与考核指标的起草工作。
熊承刚书记和周春芳院长协助民政部等部委,为此次全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大检查22个方面共计115条的检查指南与相关专家一起参与制定考核办法。熊承刚书记还受民政部邀请在北京民政部培训中心为全国各省市民政厅(局)负责老年工作的领导和骨干养老机构院长进行培训。
今年4月
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还入选了
武汉首批20个“质量强市”示范点名单
是全市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唯一一个示范点
叫响全国的“江汉模式”
以及
“先进之茅”这一极高评价的背后
是江汉区社会福利院为此开展的大量工作!
老人们得以在此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