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新闻快递    
  养老政策 +MORE  
  党的二十大 +MORE  
  联系我们 +MORE  

地址:济南历下区南新街66号山东民政大厦西院五楼
电话/传真:0531-86912671、18653185989、18660102099     
电子邮箱:sdlncy@163.com

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订阅号

行业动态    
乌丹星:2016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1-23


专家简介:
现任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常务理事兼社会工作职业认证中心主任、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常务理事兼健康养老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理事、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理事 。


2013年,在国务院35号文的鼓舞下,中国养老产业正式启动。2014年政府密集出台了20多项政策,2015年政策出台速度减缓,以消化吸收落实为重点,2016年开始走向法制法规建设及“十三五规划”开局。政府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第一、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第二、重点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第三、推进PPP模式、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第四、推进“医养结合”。


从企业进入看,2013年最先杀入的是养老地产。上千亩地、上千张床的养老项目随处可见,最终构成了以远郊大型全龄社区、近郊大型CCRC、城市中养老机构、老年公寓、康养结合机构、护理院等多业态的中国养老项目类型。在地产开发商、险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下,养老床位数一路高歌猛进,从几年前的不足300万迅速增加到了2015年底的670万张,但同时伴随着48%的高空置率。市场开始困惑,这些床位到底是为谁准备的?尤其是夹心层老年群体,不够政府保基本,企业高大上的又住不起?而这些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失能、部分失能、失智、高龄、空巢老人的问题又是中国最急需解决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政府及全社会。


随着养老产业发展,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


 一,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过去中国大陆养老机构基本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办为主,几乎没有什么营利性的存在。现在市场格局变了,政府只保基本、兜底线,把一个庞大的养老群体推向了社会,由社会力量来承担社会化养老服务。那么,社会力量是否能够承担?到目前为止证明是承担不了的。社会力量要接政府的盘,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社会资本能进能出。目前如果投非营利的话,资产不能抵押、收益不能分红,社会资本能进但不能出?只能投营利性的。而中国市场要解决的主要是非营利性、夹心层养老服务的问题;第二,实体经营必须能够活下去、能生存,但是目前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第三,人才必须能留下来,但是目前养老人才问题十分紧迫。这三个基本问题不解决,市场是没有办法承接的,也就只能变成了政府的一厢情愿。


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政府内部体制上、机制上还有很多问题亟待突破。比如:医养结合的主管目前在两个部,医归卫计委,养归民政,二者之间在谁来主导、权力责任如何划分、两方资源如何整合、支付体系如何衔接等方面目前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方案。


三,营利和非营利之间的关系


过去养老服务是纯福利性的,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化之后又出现了另一端,由一些企业做的高大上的纯市场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目标直指高端群体。那么中间地带,既不是完全福利性的,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他们的存活十分艰难?非营利即便可以营利?但因为不可以分红,企业就面临艰难的选择。做非营利,可以获得政府各种补贴、免税、甚至划拨土地等优惠政策。但你同时要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资本进来,你不能分红,资本怎么把钱收回来呢?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只能左手做营利,右手做非营利,左手右手来回倒,这里面其实就产生了很多不合法的违规交易。非营利性、营利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什么?怎么定位,怎么准入?怎么评价?怎么监管?这些问题亟待找到答案。


四,公办和民营之间的关系


目前公办的或者央企国企的养老项目,从资金获得、审批、贷款等方面都能获得民营企业不可比的优越条件。相反,民营机构在项目审批、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获得的力度就差得太远了。一家民营机构花了很大时间和精力去做养老,本来做得挺好的,对面开了一个公办养老机构,民营机构收三千块钱才能养活自己,公办机构只收一千五就够了,这种不公平的市场竞争让民营机构生存雪上加霜。


五,失业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中国每年面临1000万人的就业问题,其中700万大学毕业生,300万产业工人转型下岗及其它,而养老产业刚好缺1000万照护人员(4000万失能半失能按1:4的照护比),遗憾的是目前一线养老照护人只有约80万到100万左右。这么大的养老照护缺口,却又有这么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劳动力结构失衡的问题尚未找到较好解决方案。大家都想赚钱,但谁都不愿意来做养老,做养老社会地位低、收入低,下岗工人都不愿意进来,何况年轻人?


六,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目前做养老的生存现状是,超过60%左右亏损,10%左右微利,30%左右持平。养老机构运营有着这样的“二八定律”,即:当入住率达到80%的时候,净利率一般在8%左右。这样一个较低收益现状的产业该怎样吸引资本进入、怎样吸引人才进入、怎么样可持续往下做?


国外经验如何借鉴、如何落地?


事实已经证明,国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单一模式都无法原封不动的照搬到中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讲,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中等城市、发达城市的收入水平,社会资源以及对资源的掌控使用能力差距都非常大。最早上海1979年进入老龄化,最晚宁夏2012年进入老龄化,两者相差33年,如何用一套政策、一种方法解决各自的养老问题?所以,在中国只能采取不同区域不同策略和方法。比如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地区,可以采用美国市场化的商业模式去做;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福利国家模式去解决,因为那个地方没有产业基础,也没有人才,根本谈不上发展产业;而中间的中小城市,采用混搭模式,由社会和政府共同支撑。


未来发展的思考


无论哪个国家,养老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突破三个关键性的问题:人才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自主经营可持续。单纯走商业模式不是养老本质,单纯靠政府不具备可持续性,单纯走公益路线也不能解决生存和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培育社会企业。社会企业至少具有三大基本特征:第一、承载着社会责任,创造社会福祉;第二、不以盈利为目标,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第三、公益性事业市场化运作,具备自身造血功能。能生存可持续。


展望未来20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也会和其它产业发展经历一样,先粗犷后精细;先城市后农村;先刚需后普及;先数量后品质;先政府后民间;先鼓励后打压。我们相信,最终会形成一批有诚信、有品质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化养老品牌。


产业思维+大爱情怀,是做养老最本质的东西。研究今天的老人,就是研究明天的自己;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尊严地优雅老去。(来源:新华网)

山东省老年产业协会  电话:0531-86912671、18653185989、18660102099
Powered by CTRL 鲁ICP备******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