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新闻快递    
  养老政策 +MORE  
  党的二十大 +MORE  
  联系我们 +MORE  

地址:济南历下区南新街66号山东民政大厦西院五楼
电话/传真:0531-86912671、18653185989、18660102099     
电子邮箱:sdlncy@163.com

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订阅号

新闻快递    
职称评审交给社会组织之后
发布时间:2018-04-27

职称评审关系广大人才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话语权”交给市场后,职称的含金量是否会受到影响?近日,记者南下进行了实地走访。


政府要放权,市场接得住


“一行多会的情况下,由哪个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要简政放权,这个职能市场接得住吗?”“行业协会评职称,人才还愿意申报吗?”改革之初,社会上对行业协会承接职称评审争议很大,行业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行业协会各怀顾虑。


协会承接能力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前些年,许多行业协会确实不具备组织评审的能力,有的甚至生存都很困难。”深圳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陆晔告诉记者,近年来深圳扶持和培育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为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夯实了基础。


2013-2014年,时机逐渐成熟。深圳按照是否具备专业相关性、是否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资质条件、是否能够保证公益性的要求,从近400家经济类社会组织中,遴选出38家行业协会,下放了76个评委会、118个专业的职称评审权限。


这38家行业协会生于市场、发端社会,市场化程度和行业认可度都比较高。并且,它们都在深圳市民政局公布的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推荐目录中。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有金钢钻才能揽到瓷器活。政府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时,选择行业协会的要求很高。”据装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鑫介绍,深圳装饰行业发展较早、整体水平较高,目前业内中国百强企业有67家在深圳,全国十强深圳占7席。多年来,协会一直在业内拥有话语权。协会2002年开始承接行业内初级和中级职称评审,后来又逐步承接了高级职称,现在一共承担6个专业的职称评审。


“承接职称评审对协会确实是很大挑战,但也是发展机遇。”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壮丽表示,“通过为会员单位开展政策宣讲、评审指导,它们对协会更认可了,会员粘性和协会影响力都有所提升。”


“证还是政府部门发,只是换了具体经办机构。”深圳市人社局明确提出,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后申报标准不变、评审流程不变、发证机关不变。


职称含金量不降反升


“职称评审交给行业协会后,要求更严了、标准更高了,也更符合一线实际了。”中航装饰集团总经理孙玉东乐见其变。


“提交材料时不要论文,而是项目业绩表、公司业务创新等内容,现场答辩问的也是专业问题。行业内关注什么,评职称就看什么。”2015年,孙玉东在装饰行业协会组织的职称评审中获得了副高职称,“职称这么评,让我们这些在工地上摸爬滚打的人更有信心了。”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下放评审权限的同时,深圳允许社会组织在不低于全省要求的前提下,制定行业人才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健全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


在深圳市人社局发布的评审标准框架内,社会组织可以改变分数比例、新增或减少细分项目。例如,建筑设计行业重视专业技术水平,可以调高学历背景的分数占比;工艺美术行业需要以动手能力来评判,也可以增加实操项目。


尺子越量越准,职称含金量越来越高。“原来,让我评职称都不愿意去,觉得没啥用。真正参与进来才发现,评审不是虚的,确实能考出实际水平。”伊力科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力华告诉记者,出于对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牵头制定的评审体系的认可,他去年主动申报了副高职称并顺利通过。


职称制度改革大潮下,外语、计算机、论文等“卡脖子”条件不做统一要求,符合行业特点的评价体系日渐完善,深圳社会化职称吸引力不断迸发。2012-2017年,深圳职称申报量由3700人增长至1.3万人,体制外的申报比例由55%提高至65%。


“人才对职称的认可,倒逼他们按照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自我提升,形成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与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张壮丽认为,这是职称评审交由行业协会承接的一个可喜成效。


政府不做“运动员”,当好“教练”和“裁判”


“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后,反而比之前更操心了。”深圳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政府虽然退出了“运动员”队伍,仍要当好“教练”和“裁判”。


从亲自上手到后方指导,深圳市人社局首先将关注点放在了政策答疑和人员培训上。编制职称政策文件汇编、职称评审工作手册、常见问题解答,制定承接操作指南、明确职称评审流程,每年组织多场职称评审业务培训。“社会组织人员流动快,职称评审政策性强,培养一个‘熟手’不容易。”多位行业协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从台前主导转向幕后监管,深圳在职称评审工作中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监管体系。


对社会组织而言,职称评审权限并非“铁饭碗”。去年,深圳某行业协会因工作不力,被取消了组织职称评审的资格。“行业协会大多是一行多会,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时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深圳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才能确保评审权的正确行使。


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逐渐成型。一个个行业自律公约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人社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去年,职称申报人员满意度调查被正式引入。


“‘放’是方向,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有利于释放制度活力。”有专家认为,在保证“管”不缺位的前提下,深圳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实现了“三个良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产业发展产生了良性共振;政府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与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良性互动;职称评审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得到了良性发展。(文章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山东省老年产业协会  电话:0531-86912671、18653185989、18660102099
Powered by CTRL 鲁ICP备******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