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也不例外。清华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0年,包括培训机构在内的教育业就业人数,从316人上涨到436人,占比从11.8%上涨至15.5%。
相对公立学校而言,课外补习班、培训考试机构、线上教育公司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影子学校。
这批站在中国教育体系顶点、身披光环的年轻人,转身加入了影子学校,将自己的名校光环兑现。
最近我跟几个哈佛、牛津、常青藤毕业的同龄朋友聊天,问起在哪工作的时候,他们的回答竟然惊人的一致:xx教育机构。
这让我非常吃惊。
为什么现在最优秀的大学生都扎堆进入课外补习班呢?
很简单,因为这些行业真的很赚钱,能给他们超越绝大多数同学的高薪。
如今寒门出贵子已成为了一种遥远的神话,如今大行其道的是鸡娃和他们的虎爸虎妈。教培机构一边挥舞高薪,从顶尖高校吸引师资,一边大手笔投入广告营销,给父母们制造焦虑。
无数中产阶级家庭被席卷而入,心甘情愿的掏出钞票“鸡娃”,教培机构就像检到了一台印钞机。
相对公立学校而言,课外补习班、培训考试机构、线上教育公司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影子学校。
老师、家长、学生都将影子学校视作一种理所当然的“替代品”,付出更多金钱和时间去鸡娃,以为自己拿回了一部分受教育的自主权,其实还是为了更好地挤压公共教育的独木桥。
这看似是一种做选择,但其实是把自己献给了另一套体系——资本和技术的控制之下。
当资本开始把持教育,并鼓噪社会焦虑情绪来获利时,它们就已经被纳入了监管的射程之内。
这半年来,监管重拳出击在线教育机构。
从禁止广告、线下关闭整顿,到各级部门多次发声监管,新东方、猿辅导、高途课堂(跟谁学)、好未来(学而思)等在线教育机构都经历了股价暴跌。
最近,好些校外教育机构已经开始进行大范围的裁员,就是意识到未来再也无法四处扩张了。
曾经信誓旦旦要冲进教育行业的几家互联网大厂,也都偃旗息鼓开始业务整顿。
全民鸡娃狂欢,不单单是提高了父母的教育成本,也让很多年轻人对生娃、养娃望而却步。
如今,躺着收割的好日子,一朝变成了行业生死拐点。
第二大猜想:教师轮换制或将大面积试水,学区房价值大打折扣。
为什么中国的学区房特别贵,因为好的师资力量都集中在了市中心。
只有老师们在全市范围内流动起来,才能提高郊区教学质量,让市区和郊区的教育资源均衡化。
在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方面,日本值得我们借鉴。
自二战之后,日本实行了教师“定期流动制”,法律规定所有教师和校长不能在同一学校的任期超过一定年限,对于流动的教师还会给予给予相应的津贴。有数据显示,日本教师平均每6年流动一次,校长3~5年换一次学校。
日本这一制度实行了70多年,极大地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差距。
国内虽然有所仿照探索,但有的地方是按比例流动轮岗,并非涉及所有教师队伍,流出去的教师可能并非特别优秀,也有的地方局限于在本区县内流动,对于郊区薄弱学校的师资状况改善不大。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
像东京都就将所属区、市、町、村分为 12 个区域,每个教师必须跨越三个区域任职。这种流动安排就较好地缩小了地区间差距。
教育资源的充分流动,也有助于解决天价学区房问题。
在家长和学生背负的大山中,最“不应承受之重”就是学区房体系。
中国一套套天价老破小学区房,都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严苛的户籍制度共同酿成的苦果。
在4月份政治局会议中,高层罕见提出了“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说明了当前解决学区房问题的紧迫性。
如果任由学区房的火再烧下去,就会有更多的孩子被剥夺公平的教育权。随之而来的,是更进一步的内卷和阶层固化。
而且,学区房的金融属性比一般的房子强,更高的杠杆代表着相应更强的金融风险。
在教育资源+房价+户籍的三重捆绑中,只有解决教育的问题,才有希望解决后两个。
北京、上海的动作都是具有风向标意义的。
去年4月,北京教育资源最丰富、学区房最贵的西城区就动手了,出台“多校划片”“六年一学位”政策,小学将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
今年3月,上海发出“名额分配综合素质录取”,要对学区房釜底抽薪。
学区房改革将会加速向全国蔓延,数十万一平的学区房走到末路了。
这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很考验各地决策者的胆识和魄力,需要一股把长期利益放在首位的决心。
第三大猜想:高彩礼将成为历史,一场移风易俗的婚姻改革即将展开。
5月26日,那块新时代中国改革试验田又传来新消息——
雄安被确认为河北的婚俗改革试验区,将通过3年实验,遏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低俗婚闹等不良风气。
想要介入社会习俗,通过观念教育当然是仅仅不够的,那么更有力的手段,或许便是出台彩礼指导价了。
天价彩礼已经成为压垮农村低收入男性的最后一根稻草。看看现在这份天价彩礼地图,超过10万的省份有浙江、黑龙江、福建、江西、内蒙,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娶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