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新闻快递    
  养老政策 +MORE  
  党的二十大 +MORE  
  联系我们 +MORE  

地址:济南历下区南新街66号山东民政大厦西院五楼
电话/传真:0531-86912671、18653185989、18660102099     
电子邮箱:sdlncy@163.com

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订阅号

新闻快递    
“十四五”规划下,养老行业发展的七大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0-04-14

一、“十四五”规划重要发力方向

(一)“十四五”规划的时代背景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年来,国际形势多变,地区冲突不断升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迭出,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全球多极化、世界经济重心、世界政治格局、全球金融去中心化、能源利用、绿色发展、全球治理等面临前所未有大变革,面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从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提升,具有创造机遇的能力。


2、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

“十四五时期”将是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突破期和应用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智造技术等将带来系列重大产业变革,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的工业革命,将带来对产业结构、社会就业的革命性影响。


3、中国迈入新发展阶段。

新时代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主要任务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要紧紧围绕解决主要矛盾,围绕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建设强国、强省、强市县。


4.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处于进入应对老龄化和鼓励生二胎的交汇期。2018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近2.5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岁以上占11.9%,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放开“二孩”政策后,2018年中国人口出生率确为10.94‰,是66年来的最低值。人口出率下降将直接导致15到59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绝对数量逐年减少和各大城市由人才大战转为人口大战。“十四五”需要把人口问题摆到重要位置,加强人口再平衡的规划。


(二)“十四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展望


1.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

从国际格局来看,国际形势多变,地区冲突不断升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迭出,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全球多极化、世界经济重心、世界政治格局、全球金融去中心化、能源利用、绿色发展、企业运营管理等面临前所未有大变革,面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全球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我国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


2.5G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

当前我国已经从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迈入到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工业化后期阶段。产业“空心化”形势严峻、工业发展“大而不强”,实现制造强国的任务十分艰巨。“十四五时期”将是以5G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突破期和应用期,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智造技术等将带来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和转型升级,其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的工业革命,将带来对产业结构、社会就业的革命性影响。


3.老龄服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国处于进入应对老龄化和鼓励生二胎的交汇期。人口出率下降将直接导致15到59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绝对数量逐年减少和各大城市由人才大战转为人口大战。短期来看,鼓励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家庭能力建设、强化养老保障等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各地区重点着眼的问题。


、“十四五”规划下的养老产业驱动因素分析

(一)政策


“十三五”时期,养老产业政策持续发力,逐步完成了政策体系的顶层架构。“十四五”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政策发力将更为精准,政策将力促重点领域朝着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尤其是在社区养老模式革新、医养结合深化、智慧养老推进和养老金融市场放开等多个方向改革与开发,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二)技术


智慧城市提供了网络基础: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发展为智慧养老奠定了网络基础。2012年起,中国开始推行“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智能管理网络技术的探索发展,实现了城市各项服务功能的技术化与信息化,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全覆盖,这为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智能产品技术不断革新:适用于智能健康养老终端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大容量、微型化功能技术,低功耗、高性能微处理器和轻量操作系统已经发展起来。适用于健康管理终端的健康生理检测、监测技术。健康状态实时分析、健康大数据趋势分析等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得到推进。


5G技术应用推动智慧养老服务转型:5G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景就是智慧养老,在5G网络下,诊断和服务将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养老资源更加平均。健康管理和初步诊断将家居化,个人、家庭、机构可以实现更高效的分配和对接,5G时代,传统养老模式将向智慧养老服务转型,质量提高。


(三)社会因素


中国社会的变迁不仅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五大变化为养老产业带来市场:中国平均户规模变小,家庭成员互助功能下降,对养老服务产生更大需求;中国中产阶级人口比重变大,消费趋势为更关注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老龄人口比重大,养老服务需求增多;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对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推进,可促进养老服务优化升级。


(四)养老金体系更加完备


1.社保基金储备将持续增加

2019年4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提出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高于16%的地区可降至16%。毫无疑问,该举措也会同时进一步增加第一支柱支出压力,进而影响我国养老金总储备。因此,定位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原期社保支出的全国社保基金将不可避免要发挥更大作用,随着划转国有资本、国有股减持、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彩票公益金拨款等充实社保基金的举措逐步落实,可以预见,我国社保基金的储备将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


2.年金规模增速回升

与此同时,受益于《企业年金办法》政策利好,年金规模增速有望回升。该《办法》将原企业缴费的比例由5%上调至8%。根据企业年金近5年的缴费收入和投资收益情况,对此次缴费比例调整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当缴费比例提升后,年缴费收入将提升近720亿元,年金规模增速有望回升。


3.第三支柱将不断增强

随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不断完善,账户制将逐步得到明确,加之银行、基金等行业的加入,市场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具有吸引力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融产品,可以预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规模也将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


(五)人才


民政部2019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确保到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鼓励技工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护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大培训资金支持,落实相关补贴政策等要求。


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十四五”时期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化建设将走入正轨,养老服务人才供给将更为充足。


(六)土地


2019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应当根据本地区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因地制宜提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规模、标准和布局原则。对现存老龄人口占比较高和老龄化趋势较快的地区,应适当提高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比例。


养老设施用地统筹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从规划层面保障了养老产业用地需求。“十四五”期间,新建小区和城区将有效预留养老设施用地空间,养老服务用地将得到有效保障。


(七)产业组织


目前,养老产业从总体上来说,尚未形成明显的行业领军企业,行业内企业还处在探索发展中。但从,行业组织格局来看,以国企、央企为代表的国家队,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形式未来将很大程度上主导行业发展方向;以房企、险企、领先养老服务企业为代表的正规军将构成行业服务于产品的供给者,是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以中小型养老机构为代表的游击队,未来只有专注细分领域方能获取长远发展。

原创:王俊峰

山东省老年产业协会  电话:0531-86912671、18653185989、18660102099
Powered by CTRL 鲁ICP备******号

在线客服